大众网记者 丛溦 威海报道
心脏左主干狭窄达99%,67岁患者的“心脏危机”
近日,67岁的赵阿姨(化姓)在一番劳作之后,突发胸痛、胸闷,被家人送往威海卫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就诊,其冠脉造影结果让接诊医生倒吸一口冷气:左主干前降支中段弥漫性重度狭窄,最重处达99%,血管最窄处仅剩“一丝缝隙”,血液如“挤过针眼”般艰难流动。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意味着给心脏供血的三条冠状动脉之中,至少有一条出现了急性闭塞。冠状动脉共3条,左边两条,右边一条,其中左边血管的共同起源正是左主干,一旦左主干出现急性闭塞,那就意味着冠脉三支血管已经闭塞其二,左心的供血大幅度地骤然减少,患者极其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左主干病变,是所有冠心病中最凶险、死亡率最高的病变,也常被认为是介入治疗的“生命禁区”。
阿姨的老伴表示,早些年于外院就诊时医生曾建议行开胸冠脉搭桥手术诊疗,但阿姨血糖控制极差,存在创口预后不良可能,且本身对开胸手术存在极大畏惧,故常年服用药物保守治疗多年,但胸闷、胸痛症状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心内二科李云峰主任经过了解,表示可给予行冠脉支架微创手术诊疗。
心血管内超声“透视”下精准置入支架
赵阿姨的病变部位不仅狭窄程度极高,呈弥漫性,且左主干为肌性管道,病变富含弹性纤维组织,操作空间有限,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一旦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血管急性闭塞、心律失常等情况,患者极有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面对这“濒临停转”的心脏,心内二科介入团队通过血管内超声实时“透视”血管结构,精准评估斑块性质、血管直径及病变长度,为支架植入提供“毫米级”指导。“支架要完全覆盖病变,贴壁必须严丝合缝,整个手术必须精准!”李云峰任操作导管、导丝及球囊等器械,在X光与超声双引导下,将支架缓缓送至“靶点”,屏幕上原本塌陷的血管如“隧道贯通”般瞬间扩张,血流恢复正常。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所有病变血管血流恢复TIMI 3级(正常血流),支架贴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像这类复杂的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手术必须把技术精度压榨到极致,若偏离0.1毫米,都可能引发夹层或血栓。”李云峰主任表示,万幸的是,患者的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患者术后当天就可以下床活动。术后复查也显示患者支架贴壁 率非常好,完全覆盖病变。
此次高难度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彰显了心血管介入技术领域的实力,更标志着威海卫人民医院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引进先进设备,培养专业人才,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鼎合网-配资操盘炒股配资开户-配资客服是不是违法的呀-排名第一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